對于早產兒,我們能做些什么?
發布時間:2019-06-26 作者:藍靈育兒網編輯 育兒網 www.yuanjing138.cn
每年的11月17日是“世界早產兒日”。世界衛生組織呼吁世人更多關注早產問題,加強相關研究,采取有效行動,減少早產導致的健康問題和死亡。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報告顯示,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 ,其中,中國每年早產兒出生率約為10%。
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,中國在迎來新一輪生育高峰的同時,由于新生兒基數的變大,再加上拼二胎的高齡孕婦早產發生率更高,早產兒的數量或將在未來的1-2年出現階段性增加。
為降低我國早產兒死亡率,改善早產兒健康狀況,提高早產兒生命質量,呼吁社會各界關注早產兒,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健康司于每年11月17日組織開展“世界早產兒日”宣傳活動,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,增強早產兒家庭信心,提高社會各界對早產兒的認知,了解早產兒救治、護理知識,提高早產兒醫療保健水平。
什么是早產兒?
早產兒為出生時37周或小于37周的嬰兒。出生體重<2500克的嬰兒統稱為低出生體重兒。出生體重為1000克~1499克的早產兒為極低出生體重兒。出生體重<1000克的早產兒為超低出生體重兒。
早產兒易出現的健康問題:
1、呼吸暫停
呼吸暫停是另一個早產兒中比較常見的健康問題。呼吸暫停主要是因為早產兒大腦中控制呼吸的區域沒有發展成熟,這種癥狀隨著年齡增長會慢慢減少。
2、貧血
早產兒產生貧血癥有許多原因,一是在出生的最初幾周內,胎兒并沒有制造神明之拳出足夠多的紅血球細胞;二是早產兒的紅血球細胞的壽命本身就短。
3、低血壓
低血壓主要出現在出生后比較短的時間段內。感染、血液流失、液體流失或者由于媽咪分娩前的藥物治療等,都有可能導致低血壓,它可以通過藥物或者輸液來治療。那些由于血液流失導致低血壓的早產兒則需要輸血。
4、呼吸窘迫綜合征
呼吸窘迫綜合征主要是因為早產兒發育不成熟的肺,還不能制造一種重要的物質,被稱為活性物質。當早產兒出生后,肺部要適應吸入大量空氣的變化,而這種活性物質則保證肺部在面對這種變化時,能保持適當擴張。
5、動脈導管未閉
足月兒的動脈導管一般在出生后很快就閉合了,但早產兒的動脈導管一般都是張開的。如果動脈導管張開,那么血液就很可能通過它流到肺部,引起早產兒的呼吸困難和心臟衰竭。
7、視網膜發育不成熟
由于早產兒眼睛的毛細血管生長異常,所以他們的眼睛在出生后很容易受到傷害,這種癥狀被稱為視網膜發育不成熟。在出生后體重低于1250克的早產兒中,有7%的寶貝會發展成視網膜發育不成熟,而這種病癥輕則需要佩戴眼鏡,重則會導致眼睛失明。
哪些因素會引起早產呢?
由于引起分娩開始的機理尚未十分明了,因此關于發生早產的原因至今仍有許多不明之處。但是,母體的因素、孕期的因素、胎兒的因素、遺傳的因素、環境的因素等都會引起早產。
對于早產兒,我們能做些什么?
1、預防感染:寶寶的房間應避免過多的人員走動,不帶寶寶去人多的公共場所。寶寶的生活用品應清潔,寶寶的房間早晚各通風15分鐘,可以每周用白醋熏蒸給房間消毒一次。
2、保暖:早產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,易受外界環境溫度的影響,所以保暖要求更高。在達到足月兒的體重之前,在同樣的氣溫下要比足月兒多穿一件,也就是比大人多穿2件,同時要摸摸孩子的手腳和和后背,如果溫暖而不出汗就比較合適。
3、喂養:早產兒出院后首選母乳喂養,母神明之拳乳不但有更好的營養神明之拳優勢,還可以為寶寶提供保護性抗體,降低感染的機會,壞死性腸炎是一種很兇險的疾病,好發于早產寶寶,母乳喂養也能降低發病風險。
4、 撫摸:早產兒出生后生活能力低,抵抗力差,加上宮外環境突變,往往不易適應,更渴望被人撫摸或緊緊擁抱。臨床兒科醫生表示,母親的體溫比暖箱要好得多,早產兒在母親的懷中體溫會逐漸升高,如果早產兒不舒服或生病時,母親或醫護人員及時撫摸會使哭叫的孩子平靜下來,非常有利于疾病康復。
5、運動:兒保專家認為,早產兒越動越聰明。神明之拳寶寶問世后,洗溫水澡可視為人生的第一堂運動課,有條件讓小寶寶游泳也是一種較好的運動方式。
6、留心觀察:由于早產兒是在機體未發育完全的情況下來到這個世界,身體機能有可能受到一些影響,因而如發現“與平常的樣子不同”,就應該及時留意以免延誤病情。要做到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干預。
7、注重體格檢查:早產寶寶出院后,媽媽要定期帶他到兒童保健機構進行體格、營養等檢查,出院后6 月齡以內每月1次,6~12月齡每2個月1次,1~2歲每3個月1次,以便及時發現在養育中的不足,促進寶寶的健康發展。
有下列情況時,要及時去醫院:
1、體溫下降到35℃以下,或上升到38℃以上,采取相應的升溫或降溫措施后,仍沒有效果者;
2、咳嗽、吐白沫、呼吸急促時;
3、吃奶驟減,臉色蠟黃,哭聲很弱時;
4、突然發生腹脹時;
5、發生痙攣、抽搐時。
總之,早產兒生理功能發育不全,在其成長過程中應得到包括家長、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,以耐心、細致的護理,提高生存質量。
早產兒,請加倍關愛!
聯系電話: